进入新时代,迈上新征程。在高质量发展主题下,开发区作为吴中改革创新的排头兵、转型升级的主阵地,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,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,结合开发区实际,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,扎实推进开发区六大三年行动计划,有效应对和解决新挑战、新问题,推动开发区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。
注重系统谋划,明确高质量定位。加快发展是硬道理,解放思想是硬手段,面对高质量发展的“大考”,我们要坚持系统化思维,统筹经济、民生、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。一是对标找差树目标。主动跳出思维“围墙”,自觉“反骄破满”,对标国家级开发区“第一方阵”,看齐先进、奋力赶超,力争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实现新作为,使开发区真正成为全区经济增长极、创新发展引领区、新兴产业集聚地。二是开阔眼界提认识。进一步强化“功成不必在我,建功必定有我”的使命担当,抓好当前,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阻碍;更放眼未来,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、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、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大政方针,抢抓发展机遇、增强发展实效。三是突出重点强举措。高质量发展,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,还体现在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等方面,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推动时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站位,不能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,要更加注重运用系统化思维,用创新思路破解瓶颈制约,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,全面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坚持创新转型,发展高质量产业。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,只有创新才能引领发展,而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创新转型的支撑,产业和项目则是“先手棋”。一是把好产业选择关口。坚定招商经济发展“一号工程”,紧紧围绕招商三年行动计划,以“产业精准招商+专业队伍招商+园区资本招商”,加快推进存量做大做强、增量链式集聚,全力打造开发区“3+3”产业体系。通过制定专项扶持政策,对产业升级推动大、技术创新作用强的重点行业、重点项目实行“一业一策”“一企一策”,集中配置优质资源,打造2~3个百亿级规模型企业。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进度。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,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挂、部门包抓责任制,紧盯关键环节,强化协作配合,全力破解项目推进的难点堵点,重点加快科沃斯机器人产业园、药明康德、精濑光电、敏喆机械等项目开工建设,推进英维克温控等项目开业运行。三是做好效益提升文章。树立“亩产论英雄”与“创新论英雄”相结合导向,以提升土地产出率为核心,引导助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、产品转型,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。同时,坚决淘汰低效过剩产能,加快用市场化、法治化手段,对不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,及时清理退出或提标改造。
立足改革创新,激发高质量动力。以推进六大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,找准改革“靶点”,发挥改革创新的强刺激、深刺激作用。一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。借力省政府行政审批链下放,做好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工作,加快设立行政审批局,在减权放权、简化流程、减少企业负担和方便群众上持续下功夫,做到“只进一扇门”“最多跑一次”。二是注重环境氛围建设。继续弘扬“店小二”精神,优化提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,统筹推进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项目落地开工,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打造“零障碍、低成本、高效率”营商环境。三是突出创新生态营造。利用综合保税区、东太湖科技金融城等优势载体,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创新技术和资源,打造国际化创新发展高地。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效应,打造标志性的产业创新平台和高水平政产学研合作机制,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,全面落实“吴中人才新政20条”和开发区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,促进人才、载体、项目融合发展,争创一批创新型高端人才团队和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。
抓实民生福祉,办好高质量民生。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,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,高质量发展更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一是补富民惠民短板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加大资产优化整合、改造提升力度,做优做活集体经济。重点加快九里湖土地资源整合,发展现代高效规模农业。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政策,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,完善创业就业培训体系,保持就业局势长期稳定。加快安置房建设交付,做好新开工安置房各项前期工作,抓好在建安置房建设进度,推进已建安置房交付。力争三年内,开发区安置房全面开工建设,五年内,补齐安置交付缺口。二是补基础设施短板。加快启动越溪文体中心、城南卫生院等公共配套项目,抓好尹山湖实小及幼儿园等5所今秋投用学校建设进度,扎实做好郎江小学、邵昂路小学及幼儿园等新建学校开工准备,大力推进各街道实事项目建设,提升板块基础配套功能。三是补安全稳定短板。巩固扩大“331”专项行动成效,紧紧抓住工厂工地两个重点,加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的排摸预警,加大公共安全风险点、隐患处整改力度,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。抓好重点群体引导稳控,做到矛盾纠纷提前介入、提前化解,营造平安、稳定、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统筹产城融合,建设高质量城镇。提升城市品质,既要全面改善生态环境,又要全力提升城市形态和承载能力。一是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。太湖新城将按照周乃翔书记“苏州未来城市建设的最高水平”的定位要求,擦亮“绿色、智慧”两张名片,大力引进总部、金融、研究院、高端事务所等城市产业,提前布局各类功能配套设施,加快实现以产聚人、以人兴城。目前要加快推进综合管廊、逸林商务广场、金融街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,形成一批亮点。二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。以“绣花功夫”提升城市治理水平,按照“网格化”社会治理原则,借助科技手段、整合执法资源、优化责任机制,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态环境。利用中央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契机,进一步加大黑臭水体治理、化工园区整治、“263”专项行动力度,巩固提升环保治理成效。同时,强化源头治理,对不重视环保治理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,坚决予以关停。三是打开产城发展新空间。推动增量空间拓展,进一步加快征拆进度,把重点地块“清零”列为重中之重,严抓推进,分类施策,全面抓好重点民生项目、重大产业项目地块的拆迁清零。推动存量空间优化,抓好城市总规的修编调整,统筹资源要素配置,加强规划的系统衔接,推进“多规合一”。探索建立用地评价机制,从建设用地开发强度、土地投资强度、人均用地指标的管控等方面,加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动态监管,提升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效益。
强化激励担当,打造高质量队伍。事业兴衰,关键在人,一个地方能不能解放思想,重点是干部。一是在引导干部想干事上下功夫。把想干事、愿干事的干部用起来,大力营造“以实绩论英雄、凭工作用干部”的浓厚氛围,特别对重大项目引进、重大载体招商、重要地块拆迁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表彰,在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,让那些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。对不担当、不作为的干部,坚持优者上、庸者下、劣者汰,适时处理调整。二是在确保干部能干事上下功夫。4月份的开发区首届中青班取得了良好反响,今后,将继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,常态化实施干部素质提升“青蓝”工程、“补钙”工程、“清廉”工程,打造一支符合开发区需求、具有开发区特点、展现开发区精神的干部队伍。三是在促进干部干成事上下功夫。解放思想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,要不断健全完善、综合运用鼓励激励、容错纠错、能上能下机制,静实干之心、聚实干之力、用实干之人,有效调动和保护干部积极性、创造性,营造解放思想、真抓实干的良好环境。
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省市区委部署要求,进一步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促进发展,切实将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力,为吴中实现“优生态、惠民生、兴产城、善治理”工作目标贡献力量,为全面推进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不懈奋斗。(作者系吴中区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副主任顾玉琪)